右上角背景
邮箱登录
banner

新闻中心

智链产研·创领物流新生态——北京大学电子学院与全国物流企业技术对接会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18日 信息来源: 编辑:

图片

10月16日,由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投融资分会及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北京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天津市交通与物流协会共同主办的“智链产研·创领物流新生态——北京大学电子学院与全国物流企业技术对接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成功召开。来自全国物流产业链的重点企业负责人及研发骨干齐聚一堂,围绕智能技术与物流场景的深度融合展开研讨。

图片

本次对接会以“技术赋能物流生态升级”为核心,通过主题报告、案例分享与产研对接等形式,搭建起高校前沿技术与企业实践需求的沟通桥梁。对接会由刘红燕院长主持,她介绍了电子学院科研团队、优质项目,并表示物流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北大电子学院坚持将人工智能、电子装备、通信等领域的技术成果服务产业发展,期待通过本次对接会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智”造力量。

图片

灵动科技政府事务总监刘海进聚焦“视觉自主移动机器人及集群调度系统”,分享了其技术在动态仓储环境中的柔性化应用。南京四维向量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朱小祥以“智能机器人赋能物流末端产业变革”为题,详解了AGV机器人在仓储分拣、末端配送中的高效解决方案;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FO、联合创始人李子夷则展示了无人驾驶技术在多家物流园区运输场景的落地实践。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党委副书记程翔教授团队提出“机器的联觉”概念,阐述通信与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如何提升物流场景中的环境适应性;副院长王延辉教授团队分享了“精准测量技术”在物流场景的实践应用;副院长魏贤龙教授团队则创新性地探讨了“辐照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冷链保鲜、消毒灭菌等环节提供了新思路;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张世琨研究员、叶蔚副研究员团队的“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及其物流应用”报告引发与会企业高度关注。该团队展示了基于大模型的物流需求预测、智能调度决策系统,以及多智能体协同作业在复杂供应链场景中的潜力,为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技术范本。

图片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副院长魏贤龙在总结发言中提到:“物流行业的智能化转型需要‘硬技术’与‘软生态’的双轮驱动。北大电子学院将持续开放科研资源,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攻关技术难题,共同推动物流产业向高效、绿色、智能的方向发展。”

本次对接会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是产学研合作的“催化剂”。在讨论环节,企业代表围绕技术落地成本、场景适配性等问题与高校团队深入探讨,部分企业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